|
弱视患者怎样进行视力矫正?3
弱视是指眼球无明显器质性病变,而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仍然达不到0.8者。多发生于幼儿群体中。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的疾病,如果不及时治疗,可引起弱视加重,甚至有失明的危险。 除了先天性弱视是在婴儿双眼形成前已经出现难以痊愈,另外的几种弱视都是可以治疗的,且会有很好的预后效果。特别是对于儿童群体,早发现、早检查、早治疗、早恢复是一贯的原则。 弱视分为斜视性弱视、视觉剥夺性弱视、屈光性弱视和先天性弱视等。 斜视性弱视:大脑皮层为了消除因斜视而引起的复视和视觉紊乱,主动抑制了该眼黄斑部传来的视觉冲动。由于斜视眼的黄斑功能长期被抑制而形成的弱视,称为斜视性弱视。 屈光参差性弱视:因为双眼屈光度相差太大,双眼在黄斑部所形成的图像大小与清晰度相差太多,使大脑视中枢无法把两个图像融合成为一个,所以抑制了屈光不正较高的眼的物像,使该眼形成弱视,这种弱视叫做屈光参差性弱视。 形觉剥夺性弱视如果患有角膜病、先天性白内障、完全性上睑下垂等,则会挡住视线,使黄斑部无法接受光的刺激,由此而产生的弱视称为形觉剥夺性弱视。 屈光不正性弱视觉: 多见于有高度远视或散光者;由于视网膜上的像始终模糊不清,传入大脑的视觉冲动或信息较少,久而久之便形成弱视。 先天性弱视:目前发病机制不清楚,有些继发于先天性眼球震颤。 主要症状有:视力和屈光异常、分读困难、眼球运动障碍等。常常见于单眼,患儿有斜视现象,由于大脑皮质主动抑制斜眼的视觉冲动,长期抑制形成弱视,视觉抑制和弱视只是量的差别,一般为斜眼注射时可以解除抑制,而弱视则是持续性视力减退。斜视发生的年龄越早,产生的抑制越快,弱势的程度就越深。 对于治疗而言,是以消除抑制、提高视力、矫正眼位、训练黄斑固视和融合功能来达到恢复两眼视功能。弱视的治疗效果与年龄及固视性质有关,年龄方面,6岁以前是治疗年龄,一旦过了8岁,预后效果就不是那么好了,对于固视性质,中心固视疗效较好,旁中心固视疗效较差。 弱视的儿童,除有斜视外,眼外观没有明显改变,不红不痛,大多数能正常玩耍、学习。正因为如此,家长和老师不易察觉到孩子有视力问题,往往使他们失去了治疗的**时间,影响了疗效。所以早期筛查是非常有必要的,在此过程中能够及早发现儿童眼睛的屈光间质混浊、屈光异常、斜视及其他影响视觉发育的眼病,及时处理不仅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,也能够缩短疗程,节省治疗费用,不至于形成终身眼病,影响一生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