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视力矫正中心科普:如何辨别孩子是否有斜视眼1
斜视(squint)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,当一只眼注视某一目标时,另一眼偏离该目标。因为眼位不正,其注意一个物体时,此物体影像于正常眼落在视网膜中心凹上,斜视眼则落在中心凹以外的位置,如此视物就会出现复视情形;一眼影像受到抑制,丧失两眼之单一视功能与立体感,有的还会导致视力发育不良而造成弱视。 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: 1、内斜视 眼位向内偏斜。出生至内发生者称为先天性内斜视。偏斜角度通常很大。后天性内斜视又分为调节性与非调节性,调节性内斜视常发生在2~3岁儿童,患儿通常会伴中高度远视,或是异常的调节内聚力与调节比率。 2、外斜视 眼位向外偏斜,一般可分为间歇性与恒定性外斜视。间歇性外斜视因患者具有较好的融像能力,大部分时间眼位可由融像能力维持在正常位置,只有偶尔在阳光下或疲劳走神的时候,才表现出外斜的眼位。有些儿童还表现为在强烈的太阳光下常会闭一只眼睛。间歇性外斜视常会发展成恒定性外斜视。 3、上下斜视 眼位向上或向下偏斜,比内斜视和外斜视少见,上下斜视常伴头部歪斜,即代偿头位。 由于婴幼儿的双眼单视功能发育不完善,不能很好地协调眼外肌,任何不稳定的因素都能促使斜视的发生,还容易出现“假斜视”。“假斜视”是指从外观上两只眼珠的位置看似有偏差,但实际上双眼正常,能够望向同一方向,在婴幼儿中最常见的是“假内斜视”(俗称“假斗鸡眼”),即眼珠看似望向鼻梁方向。其原因一般与面部的特征有关。由于宝宝的鼻梁一般比较扁平开阔,而位于眼睛和鼻梁之间的半月状皮肤较阔大,因而遮盖了部分眼白,使眼珠看起来偏向鼻梁,形成“假内斜视”。这只是一种错觉,并不是真正的斜视。“假斜视”不会影响正常视力发展。随着宝宝的长大,鼻梁长高,眼角内侧的皮肤收窄并靠向鼻梁,外观上斜视的错觉便会慢慢消失。 家长如何初步检测孩子是否有斜视? 1、手电筒法 检查者手持手电筒在受检者正前方33cm处置一灯光,叮嘱孩子注视光源。如角膜光反射点位于瞳孔正中央,则为正位眼;如果角膜光反射点出现于瞳孔内侧,则为外斜;如果角膜反射光点在角膜外侧,则为内斜。 2、单眼遮盖试验 单眼遮盖试验,可用于检查是否存在隐性斜视,判断斜视方向。 (1)孩子端正坐好,正向面对家长。 (2)家长手持视标(或者其他目标物),放在孩子的正前方33厘米处,并告诉孩子注视视标,家长用一只手快速遮住一只眼,观察另一只眼的运动情况。 (3)然后在另一只眼重复遮盖检查。 如果双眼在遮盖试验中均不移动,那表明孩子的眼位为正位,无显性斜视。 若孩子存在显性斜视,短暂遮盖注视眼后,迫使偏斜眼移动到正位注视视标,家长可以观察到眼位的移动。例如,从鼻侧移动到正位为内斜视,从颞侧移动到正位为外斜视,从上方移动到正位为上斜视。 手电筒法与遮盖检查方法简单易行,如果怀疑孩子有斜视,家长也可以在家尝试用以上两种方法初步判断。但是,检查需要孩子的高度配合,常需要反复多次进行,检查结果可能不准确,家长切勿自行下定论,有任何疑问尽早到医院明确诊断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