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远视储备不足易成近视?不同年龄的储备量是多少3
一般情况下,新生儿由于生长发育的原因,眼球较小,眼轴并未达到成人水平,眼睛的前后轴较短,眼睛所看到的景物是聚焦到视网膜的后方,都处于远视状态,这被称为“远视储备”。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研究发现,小学一到三年级的孩子远视储备如果小于50度,两年后发生近视的比例要高于85%;如果远视储备不到100度,两年后近视发生率要大于50%。所以,一定程度的远视储备是合理的。不过孩子的这种远视状态是生理性的,远视储备会随着儿童生长发育和眼球成熟,逐渐成为正视眼。 在不同的年龄,孩子拥有的远视储备值是有所不同的,“远视储备”的多少就是决定孩子是否得近视眼的重要指标。儿童发展为近视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:生理性远视、正视、近视。一般情况下,新生儿视力较弱,其眼轴较短,双眼都处于远视状态;一般,3至4岁的孩子都有200度左右的生理性远视;随着生长发育,视力逐渐趋于正常,小孩长到7-8岁的时候,眼球的大小基本定型了,眼轴的大小已接近了成人水平,这时候这种生理性的远视就基本消失了,这一个过程被称为“正视化过程”。有些孩子远视储备下降,达不到正常年龄该有的远视储备,这时就是眼睛给我们发来的一个信号,眼睛正在往近视方向发展。小孩远视储备下降,达不到正常年龄应有的远视储备值,那么家长们就应该注意了,这是眼睛发出的一个:“信息”,表示小孩有患上近视的可能。 当然,远视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,过多的远视储备不但不是合理的远视储备,而更可能成为病理性的远视性屈光不正,从而影响视功能的正常发育,甚至导致弱视的发生。 视力是随着屈光系统和视网膜发育逐渐发育成熟的,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儿童到12岁后才由远视眼发育成正视眼。正视化前的远视大多为生理性远视,是一种“远视储备”,可理解为“对抗”视力发展为近视的“缓冲区”。 生活中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,都有可能会过快消耗“远视储备”。 1、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在精英教育理念的驱使下,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,不断提前儿童教育,过早地让孩子长时间近距离地学习,有些家庭的孩子,甚至出现了熬夜写作业的现象。殊不知,长时间近距离用眼,容易对孩子的视力造成很大的影响,会过快消耗掉“远视储备”,从而导致近视过早地出现。因此,青少年近视问题的解决,需要学校、家长等多方面严格把控,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和休息时间,家长应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不良读书写字姿势。 2、过度使用电子产品 智能手机、平板、电脑等电子产品使许多自制力较差的小孩,无法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,从而导致眼球发育过快,进而消耗了远视储备。 3、户外运动时间不足 户外的光线能刺激视网膜中多巴胺的释放,而这种物质能阻止眼球在发育阶段被拉长。然而许多家庭的意识并不强,孩子每天参加户外活动的时间严重不足。长此以往,孩子的眼睛容易疲劳,远视储备自然消耗得较快,很容易导致孩子近视。 建议家长尽早为孩子建立儿童视力健康档案,做好视力健康监测与评估。筛查频率每学年不少于2次,内容包括裸眼视力、戴镜视力(如有戴镜)、非睫状肌麻痹下屈光检查、视觉健康影响因素评估。有条件的家庭,鼓励儿童增加眼轴长度、角膜曲率测量。 |